期貨教學課程與交易入門必看入門篇之名詞解釋,什麼是期貨?
期貨 Futures是現貨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它是由交易所所制定的標準化定型合約,是在一定時間期限內可以交易的商品。在期貨交易法的規範與交易所的督導、管理之下,期貨交易具備十足法律契約的保障與約束,同時也規範交割及清算的權利與義務。另一種同樣的意思,期貨是一種在未來特定時間用特定價格交易的金融商品。與期權不同,期貨賦予的是在未來某日買入或賣出工具的義務(而不是選擇權)。期貨可被用於保護指定物品的將來價值和以此價值進行投機。
According to WIKI:A futures contract (more colloquially, futures) is a standardized forward contract which can be easily traded between parties other than the two initial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The parties initially agree to buy and sell an asset for a price agreed upon today (the forward price) with delivery and payment occurring at a future point, the delivery date. Because it is a function of an underlying asset, a futures contract is a derivative product.
期貨教學:什麼是股價指數?
而股價現貨指數編製的作法,就是取一籃子股票的價格加以算術平均或加權平均而求得的一個股價指數,像台灣加權指數顧名思義就是各支股票的加權平均數,而道瓊指數則是算術平均數。
例:所謂算術平均數,即將所有數字相加後直接相除,所以,股價愈高的股票,由於其變動金額愈大,對指數的影響也會愈大。而加權平均數即代表除了股價會影響外,股本的大小也會影響,計算方式如下:
@加權指數的計算方法
公式 A:加權指數=[( 市場總市值) / (基期指數)]*100
市場總市值=每一支納入計算的個股 (股價*股本) 的總和
基期指數:
以民國55年平均數為基期指數,期初設定等於市場總市值,故加權指數起始值為100。
公式 B:新基期指數 = 舊基期指數 × (異動後總發行市值 / 異動前總發行市值)。
以台灣而論,有多種情形要調整計算參數,其中較為人熟知的二大類做一介紹:
第一大類、除權、除息:特別是每年的四月到九月。
若除權時,不配現金股利及其它員工配股,單就股價乘以股本來看,若不變,則不用調整,若有變,則須調整。今用除息模式來看調整方式,因除息後,股價下跌,但股本沒變,對原股東而言或許沒影響,但對市場而言,即是
此支股票的市值下降,交易所即會引用公式A,而股價在隔天一開盤,便會有個向下的跳空缺口。
第二大類、新上市、下市:特別是有新股王上市的時候。
新上市公司股票在上市滿一個日曆月的次月第一個營業日納入樣本,如3月15日上市、則於5月1日列入樣本。而上市、下市皆會影響到市場總市值,故此時交易所即會引用公式B,故基期會改變,不管是上市、下市,台灣加權指數都不會有任何跳空的現象產生。
期貨教學:指數期貨和現貨股價指數間有何關聯?
指數期貨的功能主要就是作為現貨操作者一個避險、套利和投機等三項用途。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指數期貨交易時,買賣雙方一定要觀察現貨指數,做為交易參考的依據,否則期貨市場就會失去方向感,所以,就台灣市場的交易人而言,將來在市場上就可以同時看到兩種的指數價格,一種是台灣加權股價現貨指數,一種是台灣加權股價期貨指數;同理,新加坡摩根台股指數也是如此。
由於牽涉到市場預期心理和持有成本(Cost-of-carry)的緣故,因此期貨指數和現貨指數的價格之間常會存在一定的基差(Basis)關係。有部份市場投資人也會根據基差的變化,來預測未來行情的可能走勢。
依據台灣市場的實證經驗顯示,合理的基差水準大約在現貨指數上下二個百分點的區間內,而期貨指數的成交價位也大抵不出這個範圍,太高或太低都會引發法人機構進場套利。因此,假設現貨加權指數為5000點,那麼指數期貨的合理交易範圍應該落在5100到4900點之間,至於期貨是大於現貨或小於現貨,在理論上是期貨稍大,但在實務上,會以當時的狀況(如是否是除息旺季、多頭或空頭等…)、並視市場交易人之態度而定,反而最重要的不是大小,而是正、負逆轉之時,也就是常態性與非常態性的差別。
而台灣加權的設計還有一點也會影響基差的大小,那就是除息;如前段所述,在除息的隔日、現貨開盤會有一向下的跳空缺口,特別是一些權重大又配息多的個股,像台積電、中華電、中鋼、台塑…等,由於期貨會事先反映這個現象,因此往往在除息旺季前一、二個月,期貨與現貨的基差便會出現相當大的差異,有時甚至有4%之多。
期貨教學:期貨交易入門必看
- 從看報價板改成看K線圖,而且儘量看一~二年的區間:K線圖表是成功交易者的基本工具之一,你可以藉著使用它,搭配一條均線:葛蘭碧八大法則,即可看出價格的主要趨勢。而同時,一般的圖表上也很容易找到技術指標的圖形,指標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將複雜的圖形簡單化,對現在的行情亦有一定程度的交代。
- 時間要素:時間對期貨交易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判斷依據,特別是研究技術分析的投資人更應注意時間的效應,舉凡是整點的上攻行情、週一漲就暗示是多頭的『週一效應』,開盤前十五分鐘之方向暗示今日可能走勢,甚至在進場前如果投資人能夠看一下手錶,靜下心…此時做的決定也會更加理智些。
- 從小口數開始:可以先以紙上模擬作業、並測試自己的交易能力,最好能加以記載以方便事後驗證及檢討。然後開始做小額買賣,新手最好先從小的合約開始交易,如迷台…再去接觸合約大或漲跌幅度大的商品。
- 市價與限價的差異:若依市場的變化而採取市價買賣是缺乏自律功夫表現,除非是要平倉單或停損單才用市價買賣,但若是符合自己的假設則建議不用限價,因為,進場價不代表你的獲利,真正的獲利來自於出場方式。
- 選擇市場最活絡的月份進行買賣:選擇成交量大的月份,可使交易進行更為容易。
- 不要做影線,以開盤價為基準:期貨交易者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想買在今天的低點,卻忘了現在正是在市場的下降趨勢中;或不想去追高買進,卻忘了現在只是在波段的相對低檔。如果市場夠強,導致行情向上走高,則價格必會突破開盤價,這時候你就買進;如果向下跌破開盤價就賣出。這是一個良好的交易規範,不要猜低點,也不要想買在下影線,也就是買進成交價永遠大於開盤價、賣出成交價則小於開盤價。v
- 觀察相關商品的強弱之間進行買賣:觀察「相關」商品的強弱度,它通常有一定之規律。例如台灣加權指數和新台幣走勢,當新台幣升值時,通常代表資金的回流,此時加權指數上漲的機率較大。
- 不確定的時候,先持觀望態度:不要覺得自己必須每天進行交易,或持有合約,新手常會禁不住天天進行交易或持有合約,而這是一種費錢的傾向。成功的交易者會培養耐性和自律功夫,等待較佳的機會下單,也就是所謂的「段落式交易策略」。當他們對持有合約感到不安時,會減少合約甚至平倉了結。
- 成交量與未平倉量亦可提供情報:市場之分析方法有三大主流,技術分析、籌碼分析、基本分析。一般來說技術分析為期貨交易者最常用的方式,主要即是它反應迅速,進、出場點非常明確,較符合期貨高槓桿之特性,而基本分析為最長線之指標,在股票市場中法人的研究較多,但對一般投資人來說就顯得較遠了;至於籌碼分析在期貨及股票市場之使用率皆高,屬一中、長線行情之判別,它可以使持倉者較有信心做加減碼的動作,以期貨市場做例子,籌碼分析包含三大法人成交量及未平倉量的籌碼狀況,十大或五大交易人之部位變化,而在此提的未平倉量變化是期貨及選擇權市場才提供的籌碼數據,對市場心態的反應有一定的暗示作用,至於成交量在期貨市場使用率較低,在股票市場比較有效,這是因為股票籌碼有限、而期貨籌碼無限,不過從現貨指數的觀點來看,由於期貨是現貨的衍生性商品,故若能掌握主流類股的動向,則離期貨賺錢不遠矣!
所以期貨是高槓桿賺錢商品、保證金交易,風險極大…但真的是如此嗎?
高槓桿一定高風險嗎?高風險一定損失大嗎?保證金交易是優勢?是陷阱?
相對金額等不等於絕對金額呢?賠錢的風險跟不確定的風險,那一種比較嚴重呢?
期貨跟股票的差別有很多,其中較重要的有:
股票需要資金大,期貨需要資金小。因為需要資金少,所以輸贏相對比率高,所以有人說期貨輸贏很大,這裡指的是「比率」;若以金額來論,通常股票的輸贏金額會大於期貨。因為比率高,另一層意義是速度快,決策時間短,這也是最令人感到痛苦的地方,行情稍不注意就飛出去,想救都救不回來。
想要把不確定變確定,提供一種方式給大家,那就是:擬定適合自己的期貨交易策略。
在期貨市場要長久生存穩定賺錢不二法則:做好風險控管永遠比追求獲利報酬更重要